刚刚夺金的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有什么区别?优质

116次浏览 | 2024-07-11 09:08:3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经验

简要回答

本 文 约4900字

阅 读 需要14min

@该音频系AI制作

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成功夺冠。中国代表团北京冬奥首金诞生!

说到短道速滑,相信有不少读者会将它与速度滑冰搞混。两者看着很相似,实际有很大不同。那么,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究竟有何差别呢?

滑冰运动,速度先起来

滑冰运动起源于荷兰,17世纪时,滑冰作为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在荷兰已经相当普及。速度,是衡量滑冰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家在冰面上你追我赶,想尽办法提高速度,逐渐发展为一种竞赛。

1924年,速度滑冰(Speed Skating)被列入首届冬奥会比赛日程(即法国夏蒙尼“1924国际冬季体育运动周”),并作为开幕后的首个比赛项目。奥运会速度滑冰比赛,现设有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和5000米,此外还有团体追逐、集体出发项目,共产生14枚金牌。冰面温度要求为零下6度至10.5度,厚度为2.5厘米。

标准速滑竞赛跑道最大周长为400米,最小为333.33米,内弯道半径不能小于25米或大于26米,每条跑道宽5米,最窄4米。与短道速滑相比,速度滑冰赛道更宽,也被俗称为大道滑冰。

1924年法国夏蒙尼冬季奥运会上,美国选手查尔斯·朱特劳在500米速滑比赛中以44秒的成绩夺冠,成为第一位在冬季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美国人。他还创造了当时美国速度滑冰100码的全国纪录(9.4秒)

速滑比赛规则为:个人比赛每组两名选手,分别从内外两道出发,抽签决定赛道,每滑行一圈双方都要交换赛道,根据滑行成绩排列名次,用时少者获胜;团体追逐赛每组两队,每队3名选手,从相对应的直道上同时出发。男子滑行8圈、女子滑行6圈后,以最后通过终点选手的时间决出胜负;集体出发项目,取消赛道中的内道、外道之间的区分,将热身赛道也加入赛道范围,赛道上有12—18名的选手同时出发。运动员在起跑处站成几排,每排最多6人。出发后第一圈,只能跟随1号选手滑行,等到再次鸣枪才能加速超越。

速度滑冰赛道长,速度快。运动员身着的紧身服,将帽子、上衣、裤子连成一体,由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经过严格的风洞测试,把阻力降到最小。短距离项目比拼速度,长距离比赛则以节奏为王,需要运动员合理分配体力。速滑弯道滑跑展示了高水平运动员的细腻技术,运动员通常都会进行快速蹬冰运动,但一流运动员每次蹬冰的力量更强,从不同运动员膝关节角度的变化上可以观察出这种区别。

由于速度滑冰运动的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差距逐渐变小,有时只在毫厘之间,对计时的精准度要求非常高。2000年时,竞赛规则规定比赛成绩都精确到百分之一秒。而到了2010年,竞赛规则将摄像系统分辨率精确到千分之一秒,为了打破平局,成绩中的小数点后三位需要记录。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中,第一名与第二名分别是69.312秒和69.324秒,差距仅为0.012秒。比赛的紧张精彩之处也在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没有专业的全年速度滑冰训练经验和设施。各省市滑冰代表队都是临时的业余队,体育部门计划参加比赛时才临时抽调集训。我国专业速度滑冰队伍,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陆续建立的。专业队伍有固定的人员编制、经费、训练场地,并且长期系统科学训练,集中食宿,随时可备赛参加国际大赛,分为三个梯次,市级队、省队、解放军队和国家队。很多运动员都是通过这样的三级训练体系,从业余体校进入国家队。三级的训练网络为我国速度滑冰运动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运动员。

长期以来,中国培养的优秀滑冰运动员主要来自于东北三省。1957年—1966年,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了连续十届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这些运动员中,除了吉林的崔顺子和内蒙古的迎春外,都是来自黑龙江省的运动员。

我国速滑事业起步晚,但短短几年就取得了巨大成就。1963年,第57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在日本长野举行。男子1500米比赛上,中国选手罗致焕以2分09秒2的优异成绩,取得该项比赛的金牌,并创造世界锦标赛最新纪录,罗致焕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位世界速滑冠军。1992年的第16届冬奥会,叶乔波获得速度滑冰女子500米、1000米两枚银牌。我国实现了冬奥会女子奖牌零的突破。

2014年2月13日,中国选手张虹参加索契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决赛,夺得这个项目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冬奥历史的速滑首金

2006年意大利都灵第20届冬奥会,女子速滑运动员王曼丽大展风采,获得速度滑冰500米项目比赛的银牌,任慧获得该项目的铜牌。中国冬奥会的速滑首金,来自黑龙江姑娘张虹。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上,张虹夺得了女子1000米速度滑冰金牌。张虹7岁时开始练习滑冰,最初选择的是短道速度滑冰。她12岁进入哈尔滨市短道速滑专业队,成年后身高174cm,在全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中是身材最高大壮实的。根据运动医学研究成果,短道速滑运动中,往往身材瘦小、体脂低的运动员更占优势。张虹曾参加过第10、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但最好成绩是获得过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冠军。2008年1月,张虹正式转项改练速度滑冰。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看起来似乎都是在冰面上进行,区别不大,但真正滑行起来在技术上相差很多,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游刃有余,张虹整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最终在2014年的奥运赛场上一举夺魁。

短道速滑:赛场形势瞬息万变

与速度滑冰从天然冰场一步步走到近代不同,短道速滑从诞生之初就是一项室内运动。19世纪80年代末期的加拿大,一些滑冰爱好者经常在室内的冰球场进行练习和比赛,比拼速度和弯道技术,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短道速滑的雏形。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魁北克、温尼伯等城市相继出现室内速度滑冰比赛。为促进这项运动的开展,加拿大于1905年举行了首次公开赛,美国公开赛紧随其后。由于比赛是在室内冰球场进行,跑道长度较短,因而命名为室内短跑道速度滑冰,简称短道速滑。

1988年,短跑道速度滑冰被列为冬奥会表演项目,1992年成为冬奥会比赛项目,现设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接力)、5000米;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接力)、3000米。北京冬奥会新设混合接力项目,一共将产生9枚金牌。

比赛规则是以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论胜负,一般进行三到四轮。接力比赛分为半决赛和决赛两轮。短距离和接力4人一组,长距离6人一组。接力比赛通常每人每次滑一至两圈进行替换,替换采用推接方式在直道进行,比赛还剩三圈时,发令员鸣枪示告。在技战术上,接力比赛的最后两圈,一般由同一个队员完成。

短道速滑比赛场地每圈的周长为111.12米,其中直道长度为28.25米,而弯道半径只有8米。与速度滑冰相比,短道速滑的场地更小,8米的弯道半径对于运动员的弯道技术要求更高。运动员必须要紧扣弯道的标志线快速滑行,尽可能加大躯体的倾斜角度,让重力的分力、摩擦力及蹬冰的作用力之间能够形成平衡的合力,才能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加速完成超越。

2006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半决赛,左二为中国选手王濛

在短道速滑不同的项目之中,对于运动员技战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短距离的短道速滑项目,要求运动员能够始终保持处在领先的位置,或者能够处于有利的位置跟随对手,寻找适当的时机完成超越,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弯道处就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如果在超越对手的过程之中,运动员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控身体的倾斜角度、蹬冰的角度及爆发式的快速连续蹬冰动作,就很难实现超越。在赛场上,因碰撞摔倒甚至滑出赛道被迫退出比赛的情况时常出现。同时,在长距离的短道速滑比赛之中,弯道滑行的次数更多,超越机会多,但对运动员下肢力量及耐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短道速滑比赛中运动员间的身体接触较多,是技战术、体能及心理的一场综合比拼。赛场形势瞬息万变,比赛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为了减少碰撞对运动员的损伤,短道速滑比赛服有着严格要求:头盔要求必须是规则形状,不能有任何突起。运动员可佩戴护目镜、护颈、耐切割手套和护腿板。服装为防切割服,以保护运动员的腹股部、腋部、臀部、下臂、手部、膝盖这些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冰刀刀跟为圆弧形,刀管采用封闭式。

短道速滑冰刀要求最少有两点固定在鞋上,没有可动的部分。这种冰刀更高更短,弧度更大,转弯更流畅,此外它的鞋腰也更高,鞋底、前鞋帮、后跟两侧都是硬性材质,其他部位为皮制。这种冰鞋更具稳定性,滑跑时爆发力更大。运动员的左手手套五指通常会粘有树脂或胶质的手指扣,目的是在弯道扶冰时减少摩擦力。

短道速滑在亚洲、欧洲、北美洲较为盛行,中国运动员表现突出。女子短道速滑选手杨扬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王濛10次打破世界纪录,她在职业生涯中共拿到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她一人独揽3金,是中国体坛继李宁、邹凯之后的第三位奥运三金王。

1994年出生的中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是中国奥运军团新一代的代表。他同样来自黑龙江,2010年进入国家队时并不顺利,还当过女队的陪练,他曾懊恼地说自己“长距离滑不过周洋,短距离滑不过范可新,作为一个男运动员,每天都很伤心和难受”。不过,武大靖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点滴积累,最终实现绝地反击,不仅站在了短道速滑的国际赛场,还收获了多枚奖牌。2018年2月,平昌冬奥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武大靖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冠,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首枚金牌。

2018年2月22日,韩国平昌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500米半决赛,右一为中国选手武大靖,后来他在当晚决赛中取得冠军

科技助力体育飞跃新高

以科技研发助力体育成绩提升,早已是国际冰坛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北京冬奥会备赛期间,我国专门设立了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组,该项目由北京服装学院团队牵头,6所高校、4个企业联合攻关,实现竞速类项目服装、防护材料及装备、耐低温保障材料和技巧类项目服装四类产品创新。

通过实验,项目团队发现:并不是越光滑的表面风阻越小,“恰恰是一种有肌理的凹坑结构面料,产生的阻力是小的。”在身体不同部位,凹坑结构的形状、大小、深度都是不同的。与现役冬季项目比赛服相比,他们自主研发的多款比赛服具有更好的空气动力性能。经风洞测试验证,最佳姿态速滑服比海外采购的减阻超11%;新款短道速滑服最大减阻率超过10%;根据高山滑雪项目各小项速度差异较大的特点,细化有关比赛服设计,其最大减阻率超过9%。

速滑项目最重要的战斗武器,非冰刀莫属,若论最具飞跃性的科技发明和创新,克莱普冰刀必须有一席之地。20世纪80年代初,生物力学研究者,产生了想借助于冰刀来提高速度滑冰成绩的构想。1985年,在荷兰机械专家格里特-简-范-因根-斯克瑙(Gerrit Jan van Ingen Schenau)的带领下,科学家们制造了第一双带铰链的冰刀模型,就是今天被广为接受的克莱普冰刀(Klap意为撞击,也是冰刀与鞋开合发出的声音)。

由荷兰人发明的克莱普冰刀,被广泛应用于速度滑冰比赛。这种冰刀只有前点与冰鞋固定连接,后点不固定,帮助运动员延长避冰距离,优化了动作结构,提高了滑行速度

与传统固定在鞋上的冰刀相比,克莱普新式冰刀别具一格,它只有前点与冰鞋固定连接,后点不与冰鞋固定在一起。当运动员蹬冰的受力腿展直之后,冰刀后部自动和鞋脱离,使得运动员从蹬冰开始直到蹬冰结束的过程之中,冰刀的全刃都咬合于冰面,刀尖保持和运动员滑行的一致方向,有效降低冰面对冰刀所带来的摩擦阻力,延长有效的蹬冰时间。

新冰刀设计原理主要是从腿部肌肉伸展的生物力学出发,利用后刀托可与冰鞋自动分离的结构特点,使运动员在蹬冰过程充分展膝,并可能做到在踝关节充分跖屈(绷脚尖)的情况下快速完成蹬冰动作。这是传统冰刀无法做到的。克莱普冰刀帮助运动员延长了蹬冰距离,优化了动作结构,提高了滑行速度。它的诞生,体现了冬季运动装备的重大科技变革,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进行交叉与综合研究的结晶。

在科学训练与先进装备的双重加持下,祝中国健儿在未来的比赛中都有出色的发挥!加油!

参考资料:《冰上体育运动发展史介绍》《我国速度滑冰发展之路与启示》《制度变迁视域下我国速度滑冰运动的发展研究》《现代速滑技术发展对速滑冰刀演变的影响》《试论科学技术发展与速度滑冰冰刀改革》《克莱普冰刀的前世今生》等

END

者丨周冉

本文地址:https://www.yzwood.cn/tiyu/41553.html

发布于 2024-07-11 09:08:32
收藏
分享
海报
116
上一篇:奥运会历史动人瞬间,里约有什么“不一样”? 下一篇:关于西蒙·拜尔斯你不知道的事情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